推广 热搜: 上海  花卉  不锈钢  污水处理 

总营收3887.42亿元!《2022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在杭州发布

   日期:2022-09-02     浏览:35    评论:0    
核心提示:新一代人工智能蓬勃兴起,“前沿突破—技术赋能—场景应用—设施支撑”全面发力,引领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头雁”效应显著增强

新一代人工智能蓬勃兴起,“前沿突破—技术赋能—场景应用—设施支撑”全面发力,引领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头雁”效应显著增强,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重点布局方向。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前瞻谋划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

近年来,浙江省人工智能技术快速突破,产业化应用成效显著,成为浙江省拓展产业空间、培育发展动能、谋求竞争优势的引领性力量。为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建设,浙省把人工智能作为开启下一步工业革命和智能世界的关键性、引领性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建设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擦亮数字化改革金名片。

8月31日下午,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联合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共同发布《2022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报告》是立足浙江数字经济基础、面向未来发展趋势,在充分调研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经过专家研讨、部门征求意见后形成的一份高质量智库报告,重点阐述最近一年来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报告共分为综述篇、地区篇、行业篇、未来篇、场景篇、平台篇、企业篇七个篇章,对江省人工智能总体情况、行业发展、区域分布、技术创新、企业培育、场景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趋势、重点举措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对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是规模效益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江省人工智能企业实现总营业收入3887.42亿元,同比增长30.96%,实现利润总额446.32亿元;研发投入达244.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的8.2%。

二是融合赋能打造特色优势。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基本覆盖了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形成了从核心技术研发、智能终端制造到行业智能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三是特色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省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以杭州为核心,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等地区快速发展的态势,杭州集聚了全省约36%的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城市(不包含直辖市)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全国第二。

四是技术创新成果亮点纷呈。截至2021年底,人工智能企业授权发明专利达23538件,成功研发3D键合堆叠存算一体芯片、超导量子芯片、多模态大模型等一批技术领先成果。

五是发展梯队建设加快完善。2021年浙江省拥有人工智能企业1156家,同比增长约60%,新增富佳股份、爱科科技、和达科技、王力安防等A股上市人工智能企业,300余家新获批省“专精特新”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形成了梯次分明、规模较大的人工智能企业队伍。

六是多跨场景应用全面深化。省坚持以行业应用带动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在产业发展、公共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应用场景。

七是率先开展智能社会实践。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工作,成立了以省委网信办和之江实验室为主导,省级和杭州市级相关部门参与的实验工作组,已有浙江省医学人工智能社会治理、浙江大学教育智能治理等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八是数字基底建设全面夯实。浙江省稳步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和应用智能化发展的关键作用,全面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支撑人工智能应用有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浙江省各设区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各有特色,如杭州正在全力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先导区建设;宁波推动“人机物”融合智能技术创新,构筑“3+3+N”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温州在东部沿海一带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带;湖州推动德清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嘉兴在智能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人工智能深度应用;衢州形成以集成电路、锂电材料、智能家居为主导的人工智能发展新格局;舟山构建以智慧海洋为主导的人工智能特色化发展格局;绍兴、金华、台州、丽水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融合等方面也涌现了很多亮点。郭亚欣)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